《利未记》(/lɪˈvɪtɪkəs/,古希腊语:Λευιτικόν,Leuïtikón;希伯来语:וַיִּקְרָא,Vayyīqrāʾ,“他呼唤”)是《妥拉》(摩西五经)和《旧约》的第三卷书,也被称为《摩西三经》。学者们普遍认为,这部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,在波斯时期(公元前538-332年)达到了目前的雏形。
本书的大部分章节(1-7、11-27)都包含了耶和华对摩西的讲话,耶和华指示摩西将这些讲话转述给以色列人。这发生在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到达西奈山后出埃及的故事中(出埃及记 19:1)。《出埃及记》讲述了摩西如何带领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(出埃及记 25-31)建造圣幕(出埃及记 35-40)。在《利未记》中,上帝告诉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祭司利未人如何在圣幕中献祭,以及如何在圣幕周围安营时行事。利未记发生在圣幕竣工(出埃及记 40:17)和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(民数记 1:1)、10:11)之间的一个月或一个半月期间。
利未记的教导强调仪式、律法和道德实践,而非信仰。然而,它们反映了创世记第一章中创世故事的世界观,即上帝希望与人类同在。本书教导说,只要人们尽可能地避免罪恶和污秽,忠实地履行圣所的仪式就能实现这一点。这些仪式,尤其是赎罪祭和赎愆祭,提供了获得罪孽赦免(利未记 4-5 章)和洁净污秽(利未记 11-16 章)的途径,使上帝能够继续在圣幕中与人类同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