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数记》(源自希腊语:Ἀριθμοί,Arithmoi;希伯来语:בְּמִדְבַּר,Bəmīḏbar,意为“在沙漠中”)是希伯来圣经的第四卷书,也是犹太律法五卷书中的第四卷。本书历史悠久,内容复杂;其最终定型可能是波斯帝国早期(公元前5世纪)祭司对雅威文献的修订(即编辑)。本书名称源于对以色列人的两次人口普查。
《民数记》始于西奈山,以色列人在此领受了来自上帝的律法和圣约,上帝也在此圣所与他们同在。他们面临的任务是占领应许之地。人口普查完毕,以色列人开始准备再次启程。以色列人踏上旅程,但他们对沿途的艰辛以及摩西和亚伦的权威“抱怨不已”。为此,上帝以各种方式毁灭了大约15000人。他们抵达迦南边境,并派遣探子进入迦南。听到探子们关于迦南状况的可怕报告后,以色列人拒绝占领迦南。上帝判处他们死在旷野,直到新一代以色列人成长起来并完成这项任务。本书以新一代以色列人在“摩押平原”准备渡过约旦河结束。
民数记是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压迫,前往占领上帝应许其祖先的土地的故事的巅峰之作。因此,它总结了《创世记》中提出并在《出埃及记》和《利未记》中得到体现的主题:上帝应许以色列人,他们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(即众多的民族),他们将与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建立特殊的关系,并且他们将占领迦南地。民数记也展现了圣洁、忠诚和信靠的重要性:尽管有上帝的同在和祂的祭司,以色列人却缺乏信心,土地的归属权留给了新一代。